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
来源:网络 2009-06-17 16:20:45

1956年11月16日,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纪念西安事变20周年 座谈会上,周恩来称赞“张杨两将军是千古功臣”’“千古不朽的人 物”。又说,张学良在被扣后,“多年来表现很好,始终如一,是值 得使人怀念和尊敬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字汉卿,1901年生,辽宁 海城人,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长子。1919年 7月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毕 业,授上校。1920年升奉军旅长、少将。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战争 中,奉军大部溃败,但张学良部却获小胜,受到张作霖的器重。随后 他协助张作霖整军,对奉军作了较大改革。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 任第三军军长,在山海关一带作战。
1925年春,率部驻天津,升陆军 上将。1927年 5月,他率部在河南同北伐军作战,北退时保留下郑州 的军火库,并留书信一封,以示对北伐军并无恶意。1928年 6月,张 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他被奉系元老推举为首领,任东三省保安 总司令。他不顾元老们的疑虑和反对,顶住日本的压力,于12月决定 易帜,将原来北京政府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 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和东北政务委员 会主席。1930年,任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9月通电反对阎锡山、冯 玉祥,并派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取得蒋阎冯中原大战的胜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东北三省很 快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因此被人嘲骂为“不抵抗将军”。11月,任国 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3年 3月,热河省(今河北、内蒙古、 辽宁各一部)沦陷,蒋介石和他受舆论谴责。他代蒋受过,被迫辞职, 赴意大利考察。1934年 2月回国,被任命为鄂豫皖三省“剿总”副总 司令,“围剿”红军。1935年10月,随着红军向西北转移,被蒋介石 任命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率东北军在陕西“剿共”,11月,其 部队一○九师全部和一○六师一个团相继被歼。此时,日本对中国的 侵略日益猖狂, 而蒋介石却一面对日本一再退让, 一面加紧“围剿” 红军,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面对人民风起云涌的抗日运动,张学良 在参加“剿共”屡遭失败而打回老家又无希望的形势下,逐渐觉察蒋 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错误,认识到只有联共抗日才是惟一的 出路。
1936年 4月,他同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晤, 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认为蒋介石在歧路上,主张由他 在里面劝,由中共在外面逼,迫使蒋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 策。1936年12月 4日,蒋介石至西安,逼张学良出兵“剿共”,否则 即将东北军调往福建,将西安绥靖主任、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统 率的西北军调往安徽。张、杨对蒋多次苦劝,要求蒋停止内战,均遭 拒绝。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共同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及 其军政要员,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并致电中共中央, 要求派代表团来西安共商抗日救亡大计。
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 团到达西安,同张、杨协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同蒋介石的代表宋 美龄、宋子文谈判,于24日达成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抗 日救国、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协议,为实现第二 次国共合作、走向全国抗战打下了基础。蒋介石表示接受六项协议, 并愿以人格担保。25日,张学良未同周恩来、杨虎城商量就陪同蒋介 石回南京,被蒋介石扣留,长期软禁,先后关押在浙江、江西、湖南、 贵州、台湾。1960年,周恩来曾托友人送去纸条,写道:“善自珍摄, 修身养性,前途有望,后会有期。”1961年,在关押25年后,蒋介 石宣布解除对张的“管束”。张随后移居台北。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