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趣味乐园 > 历史故事 > 正文

介子与寒食节由来(2)

来源:中国人文在线 2009-06-24 12:55:07

智能内容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过介子推归隐前,与其母的一段对话:介子谁说:“晋献公九子,只有重耳在位当政,这是天意。个别小人自以为是他们把重耳扶上了王位,真是不自量力。偷窃他人东西即是盗贼。那么贪天之功的人又是什么呢?”

  母亲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和他们对质论理呢?”

  介子推答道:“我要再与他们争辩,罪孽更重。我不愿享受厚禄”。

  母亲进一步问他:“那你为什么不把你的意思告诉他们呢?”

  介子推答:“语言,是心志的外衣。既然我一心想归隐,何必用语言来表述呢?”

  母亲试出儿子真的不求名禄后说:“你能有如此境界,我与你一起去隐居。”

  于是他们母子俩就这样隐入了绵山。绵山,北距介休县四十里,山势绵延,沟壑纵横,东抵沁源,南跨灵石,那山水风光倒是一个很不错的隐居之地。介子推与母亲隐入山中后就再不露面了。

  世上总有那些好打抱不平的人,介子推的邻居解张就是这种人。他看到那些鼠辈们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而唯有介子推两手空空背起老母亲隐入山中。于是他就写了一首《龙蛇怨》的词,贴在了宫殿的前门:“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怒,终不所见处所!”

  重耳被解张贴了这张“大字报”后就坐不住了。因为天下人都知道你重耳吃了介子推身上的一块肉。别人都论功行赏了,而介子推则背起了老母隐进了深山。身为君王不知恩图报,那就是忘义小人的行为啊。

  如果你重耳不找出介子推,并给他封个一官半职,他就无法向国人交待,那样就会直接危及到他的皇权统治。于是他就发起了规模盛大的上山“寻介”活动。但在那么大的一座绵山中,要找到有心躲起来的两个人,那简直就是大海捞针,那能找到他们母子的踪影。

  此时有一位最能理解重耳心思的谋臣,给他出了个绝好主意,说:“我们找不到他,那就三面放火,他们被烟火烤的不行了,就会从没有点火的那一面跑出来了。”

  其实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人如果吸入了大量的浓烟,他还能跑的出来吧?放火烧山,表面上是逼介子推出来做官受赏,实质就是采用对付野兽的方法,将介子推给收拾了,这样就一劳永益了。

  据说那大火是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介子推背着他的老母亲跑出来。火灭后人们上山才发现,介子推与他的老母亲紧紧地抱着一颗老柳树,已经活活被大火烧死了。

  介子推抱着那棵柳树,是为了保护他放在柳树洞里的,那首临死前写下的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如果介子推死前真的写过这样一首血诗,那倒是一位倡导勤政廉洁的先驱者。只可惜千百年来那些腐败贪官,一个个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想当年青山、子善他们才贪污了那么一点钱,就被毛泽东处决了。如果现在也按哪样的标准来杀贪官,中国就没有必要再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了。

  规模盛大的上山“寻介”的秀做了,重耳对国人有个交待了。介子推也被烧死了,他的心事也就此一了百了了。接下来那就是进一步展示,他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明君形象的时候了。于是,他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在柳树下建墓立祠。并召令天下,从那时起在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个月,全国不许生火,所有的人都只能吃冷食。你想啊,那太原的清明节是多冷的天啊,不生火吃冷食,这不害苦了咱老百姓吧?

  据《汝南先贤传》记载:“太原旧俗,以介子推焚骸,一月寒食。”无论帝王,还是百姓,都不得举火,只能吃一月冷食,以示哀悼和敬重。可是太原等郡地处寒冷地带,冬天吃一个月的冷食极易生病,甚至冻死人。倒是后来的魏武帝善解人意,据《邺中记》:“魏武帝以太原、上党、西河、雁门皆严寒之地,令人不得寒食”。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的,还是周举任并州刺史时,“他乃作吊书置子推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宣示民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由此晋人寒食一月的习俗才稍有改观。后世置“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