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铁血男儿——廖承志
来源:故事汇 2009-06-26 06:01:31

廖承志,1908年生,广东惠阳人,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先生,曾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这使他从小就接受了革命的熏陶。他通晓五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他一生中的许多时光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有人统计,他每七天当中,就有一天是在牢里度过。前四次坐牢是在国外,其中三次在日本,一次在荷兰。后两次是被国民党逮捕的。还有一次是受张国焘的迫害,被内定“枪决”,但因情况特殊被铐着手铐随军走完了长征,称之为“流动坐牢”。廖承志一生命运坎坷,然而在逆境中,他却能笑对苦难,时刻表现出其潇洒、豁达、幽默、风趣的一面,体现出坚强的意志。
异国他乡遭拘捕
廖承志在父亲和周恩来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6月广州沙基惨案发生时,走在游行队伍前面的廖承志遭英军开枪射击,打飞了帽子,差点送命。同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右派杀害,年仅17岁的廖承志失去了父亲。为防止再遭谋害,母亲何香凝把他们姐弟俩送到了日本。廖承志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并参加了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的学生组织,因参加反日大同盟,曾两次被捕。1926年夏,因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廖承志被日本警方拘捕并强行驱逐出境。此后在德国汉堡和荷兰海牙,因领导中国海员运动,也遭拘捕并被驱逐出境。在荷兰海牙监狱不久,他就学会了一些荷兰语,有时还会用荷兰语和别人开玩笑,因此各色各样的人都乐于和他接近。当别人问起他坐“洋牢”的滋味时,他幽默地解嘲道“还好,还算文明”。廖承志曾自我调侃说,我没有算过命,但命中注定要遭牢狱之灾。当时,国内随着大革命的失败,广州起义被镇压,白色恐怖加剧,斗争形势更加严峻,然而廖承志依然义无反顾,于1928年春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把巡捕“引”回家
1933年3月28日的上海春寒料峭,晚上10时许,两辆汽车风驰电掣般往英租界疾驶。前面一辆车上七八名英国巡捕押着一位穿旧西装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号称要带他们去“抓同党”。汽车七弯八拐,当穿过法租界抵达英租界何香凝寓所时,年轻人叫道:“停!”巡捕们鱼贯下车,年轻人带着巡捕前往寓所去敲门。开门的是廖仲恺先生的夫人何香凝,她看见爱子廖承志被手铐扣住,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大声嚷道:“我儿子究竟犯了什么罪,你们为什么要逮捕他?”原来,这是廖承志亲手导演的一起“带巡捕抓同党”的活剧。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的廖承志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捕,他巧妙地利用这个办法,让家人知道他被捕的消息。廖仲恺烈士的公子廖承志被捕,轰动了整个上海滩,同时也惊动了国民党的高层人士。经过何香凝、宋庆龄、柳亚子等人的积极营救,廖承志终于逃脱了牢宠。同年8月,廖承志悄然离开上海,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他又以百倍的勇气和毅力投身于革命洪流。
含冤戴枷长征路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