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来源:网络 2009-07-20 19:15:10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 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故事】:
这则成语故事是指鹬和蚌争斗,相持不下,最后被捕鱼的人捉住。用来比喻双方相争不下,两败俱伤,第三者从中得利。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战国末年,七大诸侯国互相讨伐,战乱频繁。有一次,一个名叫苏代的说客去拜见赵惠王,劝他别进攻燕国。他先给赵王讲了个故事:一天,天气非常晴朗,蚌便把两片硬壳张开,在河滩上晒太阳。一只鹬鸟见了,就迅速地把嘴伸进蚌壳里去啄肉。蚌赶紧合上硬壳,钳住鹬鸟的嘴不放。鹬鸟啄肉不成,嘴反被钳住,便威胁蚌说:“行!你就别松开壳,等着瞧!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把你干死!”蚌毫不示弱地回敬道:“好啊!我已经钳住你的嘴。你今天拔不出,明天也拔不出,把你饿死。”蚌和鹬鸟就这样在河滩上相持不下,谁也不想退让一步。时间一长,它们都筋疲力尽。这时刚好有个渔翁路过这儿,见它们缠在一起不能动弹,便毫不费力地把它们一起捉住了。讲完故事后,苏代又说:“如果赵国去攻伐燕国,燕国竭力抵抗,双方必然会长久相持不下。到时候,强大的秦国便会像渔翁那样坐收其利。请大王三思而后行。”赵惠王觉得苏代的话很有道理,便表示不再去攻伐燕国了。
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坐收渔利”,也是从这个故事里得来。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