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趣味乐园 > 名人故事 > 正文

名人故事:揭秘甘地遇刺案(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11-15 20:42:47

智能内容

  根据不合作运动的纲领,印度开始在各个方面抵制英国,印度人不对殖民当局纳税,不上英国人办的学校,不在殖民政府中任职,不买英国布,律师抵制英国人的法庭,不接受英国颁布的奖章,不在英国的工厂上班,这些运动的目的在于摧毁英国在印度的政权基础——经济。甘地的主张得到全国的支持,大家开始自觉自愿地抵制英国货,而与此同时,英国人也视甘地如眼中钉,肉中刺。1922年5月甘地被捕,但他并没有屈服,出狱后,继续从事不合作活动。1930年,甘地又领导了“跳进大海进行宗教洗礼”的反对英国垄断食盐的活动,此举再次触怒了英国人,甘地首当其冲,再次入狱。甘地的被捕,在印度再次掀起了一场反英高潮,英国迫于形势,不得不于1931年初释放了甘地。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表示支持英国对法西斯德国作战,但要求英国让印度完全独立。1942年国大党通过由甘地起草的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但是英国人显然是不会答应的,甘地和国大党的主要领导人因此全部被捕,一直到二战结束时,甘地因病重被释放。二战后,英国人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于1947年8月15日将印度主权移交了印度当局,印度获得独立。至此甘地已为印度独立奋斗了数十年,先后坐牢2338天,绝食斗争无数次,多次濒临生命垂危的境地。可以说,印度的独立是与甘地的名字分不开的。

  生命光辉的陨落

  甘地在印度乃至世界赢得许多人的尊敬和理解,但是也有人不喜欢他。激进分子指责他是卑微的屈服者,保守和极端分子则认为他出卖信仰,背叛了教规。更有不少人将暴力攻击的矛头直接对准了他。

  1948年,印度浦那市的一家报馆里,有两个人正聚精会神地读着从电传机里发出的有关甘地领导的绝食运动的消息。这两个人一个叫阿普迭,一个老奸巨猾的商人,他醉心于声色犬马;另一个叫做纳图拉姆·戈德塞,他贫穷低贱,身居陋室,不近女色,是个禁欲主义者。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人,基于相同的一点走在了一起,那就是他们都痛恨甘地和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我们一定要杀死他!”戈德塞红着双眼大声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