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楼市”也崩盘
来源:摇篮报 2009-06-24 05:50:43

敦煌房价在“千元”以上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敦煌居民沈都和因为急等钱用,卖掉了自家的房子。按照惯例,他跟买方签了一份房屋转让合同,合同上写道:
“慈惠乡百姓沈都和,断作舍物,每尺两硕五升,准地皮尺数。算著舍椟物二十九硕五斗陆升九合五圭干湿谷米。其舍及地当日交相分付讫。”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沈都和这套房子按面积计价,每尺价值小麦两硕五升。另外房子里所有家具陈设也随房子一块儿出让,价值小麦二十九硕五斗六升有余。
合同上写的“一尺”是指一平方尺,唐朝一尺有0.3米,一平方尺就是0.09平方米。“硕”是容量单位,跟“石”通用。唐朝一石有59.4公升,一斗是十分之一石,一升是百分之一石。按每公升小麦重1.5斤计算,唐朝一石小麦重90斤,一斗小麦重9斤,一升小麦重0.9斤。所以“两硕五升”小麦重约180斤,按今天麦价8毛一斤去买,至少需要140元。
前面说过,“一尺”是0.09平方米,“每尺两硕五升”,说明每0.09平方米能卖140元,也就是每平方米能卖1555元。放在一千多年以前的敦煌,这房价是很高的。
平民“月薪”不足300元
不过历史不喜欢孤证,单凭这一宗交易,并不能说明敦煌的厉价普遍高企,所以还要再举个例子。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同样住在慈惠乡的另一位敦煌居民陈都知卖掉了自家的宅基,换来小麦“八百五硕五斗”,即805.5石。按每石价值140元计算,陈都知家的宅基卖了人民币112770元。那块宅基有多大呢?东西宽三丈九尺,南北长五丈七尺。唐朝三丈九尺折合今天11.8米,五文七尺折合今天17.2米,假定陈家宅基的形状比较规则,那么其面积就有203平方米。拿宅基总价除以宅基面积,可以得出这块宅基的单价:每平方米556元。考古报告显示,唐代敦煌民宅全是单层,容积率很低,所以当地价高迭五六百元一平方米的时候,房价在千元以上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还有一批唐代敦煌的雇佣文书显示,在公元九世纪后期,不管是帮人牧马放羊,还是给人运送货物,甚至包括替人当兵在内,敦煌平民每月的收入一般都不会超过两石小麦。换言之,那时“工薪阶层”的月薪大多在300元以下。像这样的收入水平,就是一年不吃不喝,也只能挣够两三个平方米,倘若想买一套像模像样的房子,恐怕得忙活几十年。
不知道千年以前的敦煌是否也有大量需要买房居住的朋友,如果有的话,他们肯定会郁闷,会彷徨,会冲房价畸高的房地产市场发泄出汹涌澎湃的怨恨和失望,就像我们今天的某些购房者曾经做过的那样。
“楼市”突然崩盘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