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楼市”也崩盘(2)
来源:摇篮报 2009-06-24 05:50:43

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状态并没维持多久,敦煌房价在每平方米1555元这个制高点上盘旋了一会儿,很快就急转直下,像一架失事飞机那样栽着跟斗俯冲下去。套一句比较现代的说法,敦煌“楼市”崩盘了。
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年),敦煌居民张义全卖房,“东西一丈三尺五寸,南北二丈二尺五寸”,只卖了小麦“五十硕”。一计算,建筑面积28平方米,售价7000元,每平方米才卖250元。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敦煌居民曹大行跟人换房,“东西三丈五尺,南北一丈二尺”的房子,仅估价“斛斗九石”。换言之,38平方米的房子,只能卖1260元,已经降到了33元一平方米。
关于敦煌房价,目前能找到的文献非常之少,暂时还弄不清刚开始房价为什么高企,后来又为什么暴跌。另外鉴于中原和江南地区出土的唐代经济文献更加稀少,也不敢确定在敦煌之外的其他区域是不是同时出现了房价暴跌的现象。
朝廷没有“救市”
不过能确定一点:在敦煌房价暴跌之后,大唐朝廷和敦煌政府都没有出手救市。无论《新唐书》,《旧唐书》,还是记载唐朝史事更为翔实的类书《册府元龟》,或者唐代官修的会典《唐六典》,还有中科院历史所辑录、中华书局出版的敦煌石室藏书释文汇编《敦煌资料》,从中既没有发现唐朝中央政府曾经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的记录,也没有找到敦煌地方政府曾经为购房者提供补贴的迹象。当然,唐朝没有银行,也没有房贷,那时候的中央政府压根儿不可能通过降低利率和首付来救市。
据分析,唐朝政府之所以不救市,倒未必是因为它更能替广大购房者着想,才容许房价不断下滑的,而极有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当时没有专门的开发商,所谓房地产交易只是在业主之间进行的二手房买卖,而业主们作为一盘散沙,是没有能力游说政府作出救市决策的。
第二,当时房地产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领域所占的比重非常小,无论这个行业是否兴旺,都不会导致GDP下滑。
第三,当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田赋和人头税,政府从来没有想过卖地生财,房价暴涨也好,暴跌也罢,只能影响影响地价,而影响不到政府的利益。
敦煌是丝路上的城市,贸易繁荣的时候,房价自然高,到了唐昭宗的时候,地方节度使割据,朝廷宦官擅权,皇帝大权旁落,唐朝已经是日薄西山,繁荣不再,丝绸之路的贸易基本上也完蛋了,房价就回落了,没什么好奇怪的。
研究些有意义的事情吧,那时唐政府自己都自顾不暇了,还救市?开玩笑吧?别拿现代的经济模式去套历史上的事情,到了唐朝解体的时候还十室九空,房价基本为零呢!这才叫彻底的“崩盘”,整个大唐帝国都崩了,还讨论什么!不知道民众有没有抗议?都顾着逃避战乱去了吧!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